第七百九十章 读书人的功名!_三国之仲谋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七百九十章 读书人的功名!

第(2/3)页

气冷了一点,但是表现的毕恭毕敬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子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孙权闻言,抬头看了看左边的蒯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王!”

        蒯良站出,道:“这是经过我们的评卷小组一致的认定。上榜者,日后需出仕途,此事比小心谨慎,蔡司长所言不错。宁缺毋滥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宁缺毋滥?做的不错,就是太狠了一点,数千学子伸着脖子在等待,孤就怕有些人承受不住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大王,今年只是第一届科举,他们还有机会的!”程道轻声的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样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孙权想了想。道:“此乃吴国第一届科举,落榜的学子,也要给一个安慰奖,给他们上举人功名,允许他们来年越过童子试,乡试和县试,直接参加郡试!”

        孙权最近和内阁商议了好几次,已经参照明清的科举制度,已经把吴国的科举制度给彻底的落实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年一次童试,得功名者,为童生。

        两年一次乡试,得功名者,为秀才。

        乡考之后,是县试,得功名者,为举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县考之后,是郡试,得功名者,为进士。

        三年举行一次全国科举大考,有进士的功名,方能参加全国科举大考,得功名者,可入翰林院,为大学士。

        读书人的功名,在这个时代,刚刚起步,但是读书人终究是这个世界的主流,有功名,就等于拿着读书人的牌照,这一点,很多读书人都认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孙权还制定了一些,功名存在的便利,读书人,毕竟高人一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王,这样好吗?”蒯良有些犹豫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吴国的科举,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!”孙权微笑的道:“我们不能让这多读书人空手而回,不是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第一批能来金陵城参加考试的,基本上都是佼佼者,给一个举人功名,一点都不会浪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诺!”

        蒯良点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三甲可定?”孙权把名单从上到下,彻底的看了一个很仔细,然后他才抬起头,看着三人,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关于三甲之名,探花已定下来,为金陵书院学子,马良,马季常!”蒯良从卷子之中拿出一份卷子,递给孙权:“这是他的考卷,请大王过目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马良?”

        孙权看着的卷子,目光湛然一亮。

        马氏五常,白眉最良,这又是一个大好人才,不错不错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至于状元和榜眼之间,我们评卷小组有争论,如今尚未确定!”

        蔡邕沉声的道:“此事需要大王决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说来听听!”孙权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iqugecd.cc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